成长的途径始于自身的觉察和系统觉察。作为教练,观察自己,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第一次见到王之波老师,她一头利落短发,微笑时会注视着你,脸上泛着柔和的光。
只看外表,根本看不出她是60后,也看不出她是中国最早在国际教练联盟认证的几位教练之一。
但之波老师拥有18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13年的教练和支持个人以及企业转化成长的经验,是ICF(国际教练联合会)认证的MCC大师级教练。
当她注视着你,你感受不到这些光鲜履历带来的强大气场,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她随时随地都在默默自我觉察。
作为一位入行13年的教练,之波老师相信:成长的途径始于自身的觉察和系统觉察。
在高层工作多年后,她掌握规则,却依然能够抛开规则,听从身心释放的感受。
这是很难得的能力,这份反差让人好奇,于是有了接下来的谈话。
01
怎样才是教练真正好的状态?
我:你认为,教练是什么?
王之波:我觉得教练是以对话的呈现方式,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支持对方通过正向觉察,获得持续改变的过程。
如果一个人有改变意愿,就能让改变发生。“以生命去影响生命”这个描述很贴切。
我:你认为,什么是教练真正“好”的状态?
王之波:我认为是能持续从这个教练身上,看到教练的精髓。
精髓,概括来说就是“实践”。
如果一个coach做的是coaching,他一定是一个榜样,这涉及到3点:
第一点,持续的学习。
教练要带来正向的改变,本身要不断升级,保持终身学习。他不会甘于目前的成就和状态,而是能够自我更新,如果教练没有做到这点,很难做好coaching。
第二点,良好的觉察。
教练想要发掘客户想要的、如何去学习对他而言是最好的,需要有卓越的觉察能力, 从互动中获得养分,反思自己,找到关键和突破点, 让改变发生。
第三点,有力的行动。
任何一场coaching结束之前,我们都会支持客户设计行动促进其成长。
同样地, 作为教练,不是去询问客户“你做了吗”,而是问“我自己做了吗”“我身体力行了吗”。
以上提及3点都是动态,如果用静态描述,就是一种舒服、温暖、放松、临在的沟通状态。
所以,教练的眼里、心里要有“人”。
作为教练,需要真正懂得对方,包容和接纳,眼中可以看到他人的现状、追求、优势、痛苦和资源,支持他变得更好;同时热爱生活与世界,愿意为外界付出。
一位好教练,会是一个让人觉得舒服、充满人格魅力、让人因他而焕发希望能成为独特的自己的人。
02
教练的能量来自哪里?
我:从刚才的话里,我感受到您磅礴的能量。他人的评判和自我的议题,也会阻碍教练去支持客户,所以若要帮助他人,要先修炼好自己。
王之波:是的,持续的学习很关键。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但也并非“一定要拥有”什么,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做教练。
而是要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以及合理的搭配。自己在什么阶段,处在什么水平,就去支持相应阶段水平的人,高于这水平的人,恐怕会很吃力并且支持不到位。
如果教练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包容度,客户也走不了那么远的。
我:这是因为大家的能量等级不同吗?如何去看一个人的能量,修炼成让他人舒服的人呢?
王之波:能量不匹配的话,即使建立教练关系, 恐怕教练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
在客户越来越好的路上,教练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这个过程中,觉察是很重要的,它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状态如何”。
专业的教练应当有得天独厚的觉察力,能够敏锐捕捉到:下一步该做什么?
通过觉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从而提升能量,而不是通过觉察解决能量问题。
识得机会,捕捉机会,因此努力而获得改变,慢慢变成让他人舒服的人。
我:您在做PCC的辅导工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
王之波:首先比较多看到的是僵化的现象,执着于一些标准化的流程工具。
学了一些工具,认为有了它就能做好教练。
最初学习的时候是有助于练习和掌握的。
然而在步入专业教练水平时,如果还是放不下这个已经学到的技能,最终很容易被这个技能形成习惯而束缚。临在和聆听可以令对话为某个客户量身定制。
第二个问题是,停留在表面。其实是可以让觉察更深刻的。
我观察到的两个可能,一是太想解决问题了,刚开始有点成果就兴高采烈,导致浅尝则止;二是因为不敢往深处走,内心存在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浅浅地就离开了刚刚开始的觉察的机会。
第三个问题是过于急迫。
客户刚刚表达一段,教练的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希望展现自己的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果抱有“不表现我怎么呈现核心能力”,这样的想法一冒出来,人就会忘记教练是什么。教练是为客户服务的,一着急就走不深。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做速度竞赛,看到有教练三个月就通过了PCC,自己也要3个月就过。
每个人学习的方式和节奏不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教练是一个慢功夫,要去体会领悟和沉淀,积累得出的功底,不一定“快点通过口试就好”。
埃里克森的课程设置,把辅导时间设计为半年到一年,就是为了让学习中的教练一步一步地按照相对合理的节奏慢慢实践和体会,扎实地掌握所学。
03
优秀的教练,需要慢下来
我:面对疫情,许多教练也被环境干扰。时代的变化打乱了自己的成长节奏,很多人都转行来学教练。你怎么看呢?
王之波:疫情时期出现了很多震荡,本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让人慢下来看看周围,反省自己。
但是有时候人太急了,还是朝着原来的轨道和惯性的节奏,流于表面地拼搏。
我觉得疫情不一定带来焦虑,只是人们从一种焦虑,转换到另一种焦虑。
换了一个轨道,但是自己还在用原来的方式奔跑。其实,奔跑的重点不在于最后做了什么、选了什么,而是推动自己的是什么。
所以,要时时刻刻都要觉察自己,不要盲从。
教练是很有魅力的,容易被人喜欢。
但如果盲目进入到行业里,很快会发现做教练不似想象中容易,那时仍要保持良好的教练状态,就会更有挑战。
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做事情容易受挫,进入负向的循环。
所以重要的是好好觉察自己,做对自己来说适合选择。
我:我也深有同感,整个社会都快节奏,仿佛稍微慢一点就会被抛弃。
王之波:当一个人自我尚未发展成熟,是需要外在帮助的,教练是觉察的先行者,所以可以支持他人。
正因为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很焦虑,谁更定的住,谁就稳得住,遇到更好的东西。环境越浮躁,越要定的住自己。
同时不去好高骛远,看清自己的现状、愿景、优势和潜力,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
真正沉下心来反思,会发现决定的事情就是心之所向。
作为教练,观察自己,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我:刚才跟老师聊天的过程中,我感到内心很平静,速度也慢了下来,仿佛跟外界隔开了,跟您处在一个很舒服很平静的速度。
王之波:我很开心你有这个体验,其实coaching的时候也是这样。教练先平静下来,客户才能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探索。不需要着急。
优秀的教练不仅能慢下来,他的动作和内心也是一致的。
我:老师您平时的工作安排是怎样的?
王之波:我每天会给自己留出“安静、独处”的时间。虽然工作日程通常会排得很满。
教练的工作需要专注和投入心力,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来支持客户,所以自己的静心、补充能量就更重要了。
有段时间会非常忙碌,过一段时间环境允许的时候,就会调整自己。
这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客观环境要求这个阶段必须要幸苦些,就好好做;
另一方面,主观上也要主动,知道为什么要做,做该做的,张弛有度,某些事情可以暂时放下不做。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自我觉察问题。这也是从事教练以来我收益最大的一点。觉察能力就好像是第三只眼,看到自己在做什么。
所以,我们学习教练,实践教练,都要回到教练本身,把所学的东西融入自己,让教练的精髓和精神在自己身上显化出来,我觉得这是作为教练该有的状态。
写在最后
这次聊天,持续近三个多小时,可一点也不不让人疲惫,时间转瞬即过,对话的价值让每一秒都在闪光。
征求之波老师同意之后,我们将采访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编写成文。对话内容充满了能量,相信这份能量,也能给你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