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分享 | 如何与情绪对话,成为情绪的主人?
发布于 2022-08-20

作为一名专业的个人成长教练,我服务过形形色色的客户,有企业高管、有职场白领、有全职妈妈、也有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以及在校的高中生和大学生。


通常,当客户找到教练开始一场教练约谈时,都或多或少因为自己当下面临的挑战而带着一些情绪,又或者所面临的挑战直接就与情绪问题相关。


 01 

两种常见的情绪应对模式


在面对情绪时,人们通常有两种应对模式:


一种是对自己的情绪处于无知无觉的自动导航状态,当人们处于自动导航时,所有的行为和选择都会被情绪所左右。



比如一位家长客户因为孩子玩手机的事情而打了孩子,事后很后悔。


当我询问客户对于整件事情的感受时,这位客户说“我觉得,他要一直这样看手机,会严重影响他的成绩。”


我提醒她,虽然她用了“觉得“这个词,但是她所表达的是想法,而不是感受,于是请她再试着表达一下感受。


这一次,她说“我觉得这孩子太没自制力了!”


我向她解释,这依然是一个判断而非感受。


她又想了好一会,最后无奈地说:“那我真的不知道我还有什么别的感受了。”


其实这位客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把想法、判断误以为是我们的情绪和感受。


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 罗洛.梅曾说:“成熟的人能捕捉到感受的细微差别,不论是强烈热忱的,还是微妙细腻的,就好像聆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很少去真正细微地体会过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当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没有觉察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被情绪和感受所掌控。

 

另一种常见的面对情绪时的反应是逃避模式,当人们在面对不好的情绪时,会倾向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逃避、压抑或者摆脱情绪。


比如:通过工作、购物、饮食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或者通过理性思考来要求自己消化情绪或者否认情绪等等。



在过去的教育环境中,我们更多地会被教导“如何思考,如何正确的说话和做事”,情绪和感受反而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就像小时候,当我们因为害怕而哭泣的时候,可能会被教训说“不许哭,勇敢点!”


成年以后,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社会角色,我们往往也会认为表达真实的情绪会暴露自己的脆弱、缺点、会被认为情绪化、软弱。


慢慢地,我们就断开了与情绪的连接,越来越习惯于去用头脑来行事,而不是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


 02 

应该如何应对情绪

 

其实情绪本身是一种运动中的能量,它随时都会来,但很快也会离开。


根据一些研究,情绪出现时,如果不阻止它,它最多持续90秒就会自然地释放掉。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在遭遇消极情绪时都避之不及,或者想方设法的压制它。然而,控制和回避,并不能让情绪消失,它可能反而因为被积压得更多、更深,最终以更强烈的形式爆发。


所以真正的情绪管理并不是控制情绪,压抑情绪,回避情绪,而是当情绪发生的时候,去觉察它,给予它空间,允许它按照自己的节奏自由来去,同时带着耐心去聆听它背后的信息。


情绪本身并没有好坏,所有情绪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它们都是自然选择留给我们的,为了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的礼物。


比如:

恐惧会提醒我们去认真评估真正的风险,去看到自己克服风险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愤怒会让我们留意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了,他在提醒我们需要找到不喜欢的究竟是什么;


焦虑则是在告诉我们有一件事情我们真的很在乎,我们想要努力做好;


......


所以无论是我自己在做情绪管理时还是作为教练支持客户时,我都会带上一个信念,那就是“每一个情绪的背后都有正向的意图”。


 

如果我们真正地去听到情绪背后想要带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就会发现所有的情绪都是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内心需求的信使。


当这个信使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心去聆听它想要带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而不是把它当成敌人关在门外。


 03 

情绪管理四步骤


在进行自我情绪管理或者在支持客户的过程中,我通常都会采取下面的四个步骤来与情绪共处:


第一步:留意情绪 


在这里的留意主要是去留心情绪在身体里的位置和感受。每当人们经历一种情绪时,身体是最直接能感受到的。每一种情绪升起都会让身体感受到不同的能量的流动。


比如:很多人在愤怒的时候会感受胃部以上整个都有火在升起。焦虑的时候可能腹部也会有感觉等等。


每当我的客户在约谈中陷入强烈的情绪中时,我都会暂停下来,邀请他们花一点时间去连接身体,而不是用头脑去思考应该做什么。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位因为手机问题打孩子的家长,当我邀请他去真正连接自己身体的时候,他感受到了自己腹部有一种闷闷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其实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日常生活中他都没有真正去留意到。

 

第二步:为情绪命名 


当将注意力重新回归到自己的身体以后,我问客户,在腹部的这种闷闷的感觉是什么情绪呢?他说是“担心和无力”。


这个过程就是为情绪命名,有的时候我也会邀请客户用“我注意到我的情绪是....”或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的句式来描述情绪。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帮助我们与自己的情绪拉开一定距离,并意识到情绪并不是自己的全部,而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事件。

 

第三步:用呼吸回到中正 


当人处于消极情绪时,大脑中的爬行脑和哺乳动物脑处于负面应激状态,负责理性思考的视觉脑是关闭的,如果这时候去处理事情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会让情况恶化。


此时,真正需要做的是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放松下来,当身体放松的时候,大脑中陷入应激状态的爬行脑和哺乳动物脑就会因为感受到了安全而平静下来。


这就能给自己时间和空间重新去建立起爬行脑、哺乳动物脑和视觉脑之间的联结,让身心重新回到一个中正的状态。


 

第四步:与情绪对话


最后一步,继续回到身体感受到情绪的那个部位,跟这股情绪再呆一会。不带任何评判的只是去和情绪在一起,带着好奇去问问这个情绪,它的出现想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这样做的时候,其实我们就真的沉入到了自己的内在,去与自己做一次深入的沟通。


而我的这位与孩子有冲突的客户,当他真的带着欢迎和好奇去与自己腹部的情绪对话的时候,他发现,这一份担心和无力的背后一直有一份想要放松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这位客户一直都是一种紧绷和紧张的状态,时刻就像一个救火员,尤其是在对孩子的养育上,生怕一个养育不当,孩子就变成了问题少年,这样的一份紧绷让他觉得特别疲惫和无力,所以当孩子的行为有一点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时,他就会暴跳如雷。


但在那一刻,那一份来自腹部的担心却非常有智慧的在回应他,告诉他:他需要让自己在生活中学会为自己放松。


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过:“无论人们做还是不做一些事情都是为了试图满足某个内在的需要”。


人们的外在行为其实都是被内在那些看不见的需要所驱动的、外在行为在冰山之上容易观察和发现,而内在的需要则是在不易察觉的冰山之下,通过与情绪这个信使的对话,我们得以更深入到冰山的下面去体会自己真正的内在需要。


而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在的需要被真正看见,并被满足的时候,外在的问题才能够被真正的解决,而这其实也是情绪管理最底层的逻辑。

 

结语


以上的情绪管理四步骤是在人们有强烈的情绪时自己调整、自我接纳、自我看见的一种情绪管理方式。


当然要很好地与情绪相处,还有很多的方法、技巧和思维工具可以使用。比如:在挑战来临时进行思维环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培训积极思维等等... ...


这些我都将在埃里克森终身成长学堂的线上微课《教练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好情绪管理 》里系统地分享给大家。



-END-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