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记一次神奇的“爬楼”经历
发布于 2021-10-27

 导语:

前几日跟几位专注自我成长的朋友讨论“深度说服”,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是今年持续6次的教练过程,那是我体验过的最强大的“深度说服”。

 

教练全程话并不多,她轻轻地站在了我身边,用问题打开了探索的“手电筒”。


我看到了一个未曾留意到的门洞,循着那束微弱的光,拾级而上,经历了几个转角,我爬到了楼顶,四下无声,月明如水,我在那里静坐了一会,又跟着教练轻轻地下楼,回到出发的门洞。

 

一切似乎都没变,但我心里住下了一个月亮,明天的每一件事都跟我的月亮有关。


 0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作为新晋的宝妈,年初我要应对工作、照顾孩子,同时还想继续写作,但事情多到我就像欠了一屁股债的时间赌徒,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
每件事都想做,但每件事都完成的很潦草,甚至债越积越多。 3月份我开始接受一对一教练的时候,我甚至都没觉得当时面临的状况是一个问题。
我认为它不过是刚生完孩子的职场女性的常态,在多重角色中寻求平衡,必要的时候自己做出妥协和牺牲。 当时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问题是值得跟教练聊的。
经历了第一次的破冰后,第二次聊的时候,忙乱了一天的我跟教练感慨:“感觉自己时间不够用,自己想做的事总是没有时间做。”
这是一句随口关于忙碌生活的吐槽,我压根没期望教练能帮我想出什么妙招来,毕竟我一直不觉得这是个问题,这是所有生娃后的女人的正常状态。 教练郑重地说:“那我们今天可以来谈谈那些你特别想做的事。” 当时我都没有做好准备,有点羞于启齿,因为我才写了几篇文章,而且是流水账的记录居多,我还没有准备好跟别人介绍这件事。
但教练让我感受到了那种真诚且不做评价的聆听,她并不会来评判写作到底值不值得、也不评判我到底能不能写好,更不会说我生活中哪些事更重要。
她开始提问:
  • “哪些事是你想做的?

  • 为什么它们对你重要?

  • 那现有的时间梳理一遍的话,你觉得把这件事安排在哪个时间段,将是可行的?

  • 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 你对这个承诺有多深?”

 我从早上睁眼梳理到我晚上合上双眼,以半小时的颗粒度事无巨细地列出了我一天要做的事。 我恍然大悟:我们总是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那些不太重要的问题上,而将真正的问题束之高阁,对此我们却浑然不觉。

 02 

一场上楼下楼的旅程

我在“深度说服”讨论群里Po了下面这张图,那天正好看见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分享,图片唤起了我3到6月份的那段经历。

这个逻辑层次框架,是一个重要的教练工具。
逻辑层次告诉我们,下面层次的问题如环境、行为等问题可以在上面层次的部分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如果先改变上面一个层次的话,下面层次的整体性改变才能发生,越是下面的层次越是我们最熟悉、感知也最明显的。
当我们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固有的层次产生如上图的觉察后,就能把那些我们日常容易看不见的抽象深层的逻辑层次带入到日常的觉察范围,在日常琐碎之中看到我们深层的真相。
看到这张图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教练带着我在夜里爬了一次楼。
 她的问题就是她手里的手电筒,借着那束微光,我从当下身处的环境一层层往上爬,爬到行为层、能力层,直到价值观层和角色层,后来甚至爬到了愿景层。

在那里我看到了一轮皎洁的明月,虽是黑夜,但柔和的光让一切清晰可见,四下寂静无声,但我却感受到了那种被戳到灵魂深处的振聋发聩之感。 教练没让我在那里待太久,她确认我看见之后,再通过她的那个“手电筒”,让我从愿景层走了下来,一步步落位到能力层、行动层,然后给自己做出承诺,用明天开始的一个行动去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环境。 全程她只提问,看起来所有的答案都是我自己找到的,但又不是我一个人独自能给出来的。 因为如果不是遇见她,借着她手里那束光,我压根不会在黑夜里去攀爬那幢楼,我甚至都不知道有幢楼在那里。


 03 

从Doing到Being

从环境层出发,再次回到了环境层,开始新的一天。 最开始我抱着惊喜与好奇开始了我的承诺:承诺每天给自己1小时阅读、2小时写作时间,就像曾经给通勤留1小时、吃饭留半小时一样。 快小半年了,我一直在按照当初给自己的承诺探索。
直到最近,我越来越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力量,时间和时间是不一样的,做事和做事也是不一样的。 当我以原来的完成任务的心态行动的时候,我在自己的生活里,就像匆匆打卡的过客,不断地Doing,始终在赶时间和找下一个景点,而我的心也一直收的紧紧的,事太多了,我如何做得完呢? 但当我回到熟悉的环境,将心态从Doing转化为Being后,我成了我生活的原住民,我不用着急赶路寻找下一个景点了,我与我的生活同在。
在这里,我每天都能发现惊喜,我与它的联结不断加深,我的心越来越松弛,一直去做手上这一件事,我心中的欢喜感和期待感满满,而不是无聊感和恐惧感。 就像摩西奶奶说得那样:


“如果到现在我还是和我的大半个人生一样,依旧没有因为绘画而出名,我也不会有什么失望,我仍然会每天都画画,过着属于我的平静日子。”


郝景芳也说过:

“你只是一直在做这件事,希望把它一直做到生命尽头,做这件事本身就是目的。有时到来成功,有时到来失败,但它们只是路上的客人。”


真庆幸今年我爬上了那幢楼,借着教练的那束光!

END
从1980年以来,埃里克森一直专注于教练式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位MCC大师级教练,超过45000名学员。
埃里克森国际教练中心的创始人玛丽莲老师更是希望通过点燃世界3%的人,从而提升整体人类的意识进化,以用对话改变世界为使命,助力企业以及个人完成转化性改变。

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并实现自我价值,欢迎您学习了解《教练的艺术与科学》课程。

埃里克森国际教练中心 

报名咨询请联系课程顾问:


电话:4000-333-900

网址:www.ericksonchina.com

上一条
下一条